湖北日报讯 (记者戴辉、通讯员蔡玉琴、方津晶)引人关注的“楚天第一路”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如何能尽快建成通车?7月3日,记者踏访建设现场看到,机器人天团发挥巨大作用。
作业线上的机器人。通讯员吴迪摄
在湖北交投鄂东建设公司中心试验室,连续“搬砖”的机器人小白成了最忙碌的“员工”。只见它灵活地伸出手臂,快速抓起8公斤重的试块,一抬手腕,转身放进控制仪,扫码、拍照、存储数据……每个试块都有一个二维码“身份证”。它对试块进行尺寸检测后开展抗压强度试验,只听“轰隆”一声,试块完成抗压强度检测,传送至废料仓,检测数据同步上传。
“以前做一组试块,得两三个人搬运大半天,累得人腰酸背疼,现在机器人包办,数据还能实时传云端。”该中心试验室负责人陈建盯着监控屏说。
试验室的“搬砖”机器人。通讯员吴迪摄
走进智慧化小型预制构件厂,流水线上全是机器人。焊接机器人熟练地下料、焊接钢筋。构件脱模区,路面排水沟所用的构件一块达70多公斤重,而搬运机器人轻松“拿起”,并6块一组进行打包。中建三局项目经理陈兵说,在4个机器人的加持下,一天可完成40立方米的构件生产,比传统人工提高二至三倍工效,综合成本降低超25%,构件合格率达99.8%,为桥梁全寿命周期质量提供技术保障。
机器人正打包构件。通讯员吴迪摄
最让人惊叹的是路面摊铺现场。2台无人驾驶摊铺机组成的 “钢铁方阵”,在5G信号的指挥下齐头并进。沥青混合料从搅拌站通过智能运输车送来,温度始终保持在165℃±5℃。屏幕上的三维BIM模型上,轻轻滑动鼠标,就能看到摊铺厚度、压实度。“你看这平整度,误差在3毫米以内,比咱们过去用靠尺量还准。”湖北交投建设集团试验检测员侯栋梁指着刚铺好的路面说。
武黄高速改扩建全貌。通讯员吴迪摄
湖北交投鄂东建设公司负责人介绍,截至6月底,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,占总投资的73.58%,工程建设提速的背后,得益于通过“四改八”智慧化改扩建工程,将这条路融入智能建造技术应用。目前,该项目千余名建设者与400余台设备昼夜奋战,冲刺年底通车。该项目建成后,将极大缓解武黄高速拥堵问题,为武鄂黄黄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发展注入交通新动能。
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